2.3 開放空間 隨心發揮「海濱共享空間」理念

六個「海濱共享空間」

  1. 堅尼地城卑路乍灣海濱長廊
  2. 灣仔HarbourChill海濱休閒站
  3. 灣仔水上運動及康樂主題區
  4. 銅鑼灣活力避風塘主題區
  5. 北角東岸公園主題區防坡堤
  6. 荃灣海濱長廊

有別於一般公園,「海濱共享空間」是一個較開放的公共空間。委員會嘗試突破傳統管理公園的固有框架,沒有制定太多的限制或規則,以「願景帶動」的方式讓公眾在互相尊重的情況下,按其喜好共融地享受海濱。在這裡,大家可以跑步、閒坐、踏單車,與寵物散步,各適其適。在設計方面,「海濱共享空間」相當創新。由於相對固定的遊樂設施和座椅,直接或間接地控制了遊人的活動模式,共享空間特設不少可移動裝置,包括卡板、不同設計的桌椅、搖搖椅和遊樂設施等,任由用家按需要自由移動,創造自己的天地,加強市民對海濱的歸屬感。

「海濱共享空間」的另一特色,是不時加入「期間限定」裝置與藝術元素,為市民帶來新鮮體驗,務求做到「段段有特色、處處有驚喜」,讓市民大眾可找到「心頭好」。

「海濱共享空間」在2020年於卑路乍灣海濱長廊率先試行,以測試巿民對這些創新管理模式和設施的接受程度,結果反應正面。海濱發展採用「地方營造」的模式,社區成為主導,使公共空間變得既具彈性、又合乎社會需要。管理者亦可持續地觀察各類設施的受歡迎程度,再適切地調校或更換設施以回應使用者需要,令海濱更為完善。卑路乍灣海濱長廊的成功經驗,推動了發展局和委員會繼續試驗和探討「海濱共享空間」品牌,並將此開放管理模式推展至更多合適的海濱項目。至今,已有六個相關場地成為「海濱共享空間」,它們各有主題,為市民打造更富吸引力和活力的海濱。

「海濱共享空間」均是寵物友善場地,歡迎遊人攜同寵物一起到訪。圖為銅鑼灣活力避風塘主題區。

海濱跑出精彩人生

香港人講求「Work Life Balance」,跑步已成為其中一項熱門運動。優化後的海濱路段正好成為全天候跑步練習場,凝聚了更多市民以「跑步維港」為習慣,亦吸引了本地、世界級跑手來到海濱,感受香港。經海濱事務委員會多年積極發展維港兩岸的海濱,駁通不同地段,並優化相關配套設施,塑造了許多極具特色的「海濱跑道長廊」。本章節邀請了專業跑步教練梁諾妍女士(Inez)和跑會「Wazup Running Club」創辦人黃緯賢先生(Andrew)及隊長黃頌棋女士(Joyce),分享他們的跑步人生如何見證維港發展。

「海濱陸續駁通,真的很棒!」

身兼專業跑步教練、跑手、藝人兼模特兒的Inez,因工作而與跑步結緣,也因專注跑步而逐步改變人生。Inez自2015年起參加過各式國際和本地的大小賽事,現時每星期也會花兩至三天於海旁練跑,並一直見證著中西區海岸的建設與變遷。「數年前同樣由中山紀念公園起步,仍未可以跑到灣仔碼頭,但近年因為海濱陸續駁通,西行已經可以跑到堅尼地城,另一邊則經灣仔碼頭慢慢可跑到東岸公園,真的很棒!」事實上,在海濱事務委員會支持和推動下,東區走廊下之行人板道將於2024年底至2025年底逐步完工,預計行人板道建成後,港島區維港海濱將可由堅尼地城駁通至筲箕灣,跑手們能更加暢通無阻地享受跑步樂趣。

「往海旁跑步已成為香港潮流」

近年受惠於多個維港海濱場地的開放,到海旁跑步人數激增,積極宣揚跑步的Inez說,最開心的是早晚都會在維港碰見跑手練跑,她指出,「往海旁跑步已成為香港潮流」。專業跑手對跑道狀況及配套亦有需求,「我跑步時會專注於自己的步姿、步速及步頻等,優化後的海濱長廊較寬闊,跑手就能更專注,從而提升跑步技巧。」海濱事務委員會致力優化海濱,而部分地段增設飲水機及更衣室等配套,對跑手的安全及操練素質帶來莫大幫助。

「我與海濱一同成長」

和很多香港人一樣,Inez有一份離不開維港的情意結,「我真的在海濱長大,閒時一家人時常會說:『不如去海旁行一行』。」既是兩孩之母又是寵物主人的Inez,周末會帶同父母和女兒到海濱玩樂。「到海旁跑步也是我和老公Tony的拍拖節目!生活偶有迷惘,到海旁跑完步, 心情自然豁然開朗。」海濱見證著 Inez和大多香港人的成長與改變,海濱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海濱知心友小資料

藝人、主持、模特兒及專業健身/跑步教練

梁諾妍 女士

Ms Inez LEONG

藝人、主持、模特兒及專業健身/跑步教練,Fitnez Studio創辦人。2015年首次參加半馬賽事,2016年於東京參加初次馬拉松大賽,2023年更完成香港渣打馬拉松全馬、迪士尼3K Fun Run及日本輕井澤半馬,跑步年資約10年。

海濱知心友小資料

「Wazup Running Club」創辦人

黃緯賢 先生

Mr Andrew WONG

Andrew熱愛跑步,是世界六大馬拉松完成者,於2020年成立跑會「Wazup Running Club」,為同樣喜歡或有興趣跑步的朋友提供平台,每星期三更於中環海濱舉行「URBAN RUN」。

「Wazup Running Club」隊長

黃頌棋 女士

Ms Joyce WONG

Joyce最初因減肥開始接觸跑步,加入跑會後與跑友練跑,2022年首次參加京都初馬,現在是跑會隊長。

跑會逢星期三舉行「URBANRUN」,聚集一眾跑友在中環海濱享受跑步樂趣。(圖片來源:「URBAN RUN」)

摩天輪下URBAN RUN

另一邊廂,熱愛跑步的Andrew於2019年創立跑會「Wazup Running Club」。隨著疫情緩和,他立即跟相知多年卻又素未謀面的跑友相約跑步,「當時只想找一個戶外又開揚的地點,順理成章,首個跑會活動就在中環海旁的摩天輪舉行!自此跑會逢星期三都在中環海濱舉行『URBAN RUN』。」現在Andrew更於上環開設了咖啡店,成為跑友的相聚之地。

「維港跑步路線多樣化」

跑會提供多條不同距離的路線予程度不同的跑友,「沿岸跑步的路線,由最短的二至三公里到最長的10公里也有,近距離的可由中環摩天輪跑到金紫荊廣場折返,大約三公里,路面夠闊,非常適合初學者練跑。想跑長一點,可以伸延到銅鑼灣近紅隧口。」隊長Joyce指出初學者最怕辛苦最怕悶,「到中環摩天輪跑最好,整段路經常舉行各式活動,如嘉年華、演唱會等,很有活力。」

「期待沿岸全馬路線」

作為馬拉松常客,兩位都難忘在香港海濱跑馬拉松的經驗。「以『渣馬』(即渣打馬拉松)來說,最後10公里最熱鬧有趣,尤其是經過銅鑼灣海旁一帶,很多人前來為跑手打氣。」Joyce笑說。「很想香港能夠規劃到一條海岸線全馬路線,容易去又iconic(具標誌性),沿維港跑到去南區南灣、淺水灣,只需10至15分鐘就可以由石屎森林走到綠色森林,每段路都很獨特!」Andrew和Joyce的期望或與近年海濱事務委員會提出的「段段有特色」發展理念不謀而合,維港兩岸百變、多元、地道的景色應記一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