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标志着海滨发展的20周年。自共建维港委员会于2004年成立,以及海滨事务委员会于2010年继任,我们一直致力促进和推动维港两岸的海滨发展和改善工程。我们期望透过一连串活动,包括与广大市民的互动,记录过去多年发展的里程碑,并将当中的经验和精神传承下去。
里程碑
凝聚共识
共建维港委员会成立,
李焯芬先生出任委员会主席
共建维港委员会成立,
李焯芬先生出任委员会主席

委员会同意展开「共建湾仔及连接区域的检讨」的研究
委员会同意展开「共建湾仔及连接区域的检讨」的研究
规划署公布「启德规划检讨」将展开第一阶段公众谘询
委员会展开「优化湾仔及邻近地区海滨的研究」(优化海滨研究)的公众参与活动
委员会推动「中环海滨与我」公众参与计划,与各界人士制定改善中环一号至八号码头与邻近海滨地区的环境设计纲要。计划举办了一连串活动,包括集思会、抽样调查及访问、工作坊、展览和公众论坛。
委员会推动「中环海滨与我」公众参与计划,与各界人士制定改善中环一号至八号码头与邻近海滨地区的环境设计纲要。计划举办了一连串活动,包括集思会、抽样调查及访问、工作坊、展览和公众论坛。


委员会举办「可持续运输规划及中环湾仔绕道的专家小组论坛」
委员会举办「可持续运输规划及中环湾仔绕道的专家小组论坛」




首个临时海滨项目—西九龙海滨长廊启用




规划署展开「启德规划检讨」第二阶段公众参与计划
首个海滨「宠物共享公园」— 临时湾仔海滨长廊启用
首个海滨「宠物共享公园」— 临时湾仔海滨长廊启用
委员会通过《海港规划理想、使命和原则》
规划署展开「启德规划检讨」第三阶段公众参与计划
规划署展开「启德规划检讨」第三阶段公众参与计划


委员会展开「优化湾仔、铜锣湾及邻近地区海滨的研究」的公众参与活动


规划署展开「红磡地区研究」第一阶段公众参与项目
规划署公布展开「中环新海滨城市设计研究」第一阶段的公众参与活动
规划署公布展开「中环新海滨城市设计研究」第一阶段的公众参与活动

委员会通过《海港规划指引》

规划署展开「红磡地区研究」第二阶段公众参与项目
规划署展开「红磡地区研究」第二阶段公众参与项目


规划署展开「中环新海滨城市设计研究」第二阶段公众参与活动


委员会辖下海滨管理模式专责小组赴6个海外城市的海滨地区进行考察,包括伦敦、利物浦、悉尼、新加坡、三藩市、以及温哥华,以参考海外海滨管理模式的经验
委员会辖下海滨管理模式专责小组赴6个海外城市的海滨地区进行考察,包括伦敦、利物浦、悉尼、新加坡、三藩市、以及温哥华,以参考海外海滨管理模式的经验

委员会拟定22个行动区的优化方案,供各政府部门参考并订定行动纲領,以优化海滨

政府公布延长委员会任期六个月至 2010年2月28日,以完成探讨可持续管理海滨架构的建议报告
上环雨水抽水站的海滨长廊及其毗邻宠物公园启用,
开创渠务设施「一地多用」的先河
上环雨水抽水站的海滨长廊及其毗邻宠物公园启用,开创渠务设施「一地多用」的先河




观塘海滨花园一期(观塘海滨长廊)启用


共建维港委员会任期届满
共建维港委员会任期届满
探索交流

海滨事务委员会成立,
蒲禄祺先生出任海滨事务委员会主席

「维港标记设计比赛」中的优胜作品获选为维港标记,公开组其中一份作品亦获采纳为委员会标记
「维港标记设计比赛」中的优胜作品获选为维港标记,公开组其中一份作品亦获采纳为委员会标记


红磡海滨花园及尖沙咀海滨花园(延伸部分)启用

海滨事务委员会主席蒲禄祺先生随政府官员往奥克兰交流意见和分享经验,并出席发展局与巴塞隆拿市合办的研讨会
委员会举办名为「释放海滨潜力」的海滨发展研讨会
委员会举办名为「释放海滨潜力」的海滨发展研讨会




「飞跃启德」城市规划及设计概念国际比赛展开


委员会联同发展局就拟议成立海滨管理局进行两轮公众参与活动,以征求公众意见
委员会举办「全港校际海滨专题辩论比赛」,
提高中学生对海滨相关议题的关注和认识
委员会举办「全港校际海滨专题辩论比赛」,
提高中学生对海滨相关议题的关注和认识
.jpg)

管理及营运中环海滨活动空间,举办不同大型活动。
政府批出中环新海滨首个公私营界别合作项目

委员会联同发展局展开「我的维港海滨微电影创作比赛」
观塘海滨花园(第二期)启用,贯通整条观塘海滨长廊长达约一公里
观塘海滨花园(第二期)启用,贯通整条观塘海滨长廊长达约一公里


《政府新闻网》访问海滨事务委员会主席蒲禄祺先生了解优化海滨工作

土木工程拓展署展开「东区走廊下之行人板道」第一和第二阶段社区参与计划
土木工程拓展署展开「东区走廊下之行人板道」第一和第二阶段社区参与计划


首个涉及全新建筑工程的社区重点项目计划—「中西区海滨长廊—西区副食品批发市场段」启用


政府委任吴永顺先生接替蒲禄祺先生出任海滨事务委员会主席
试验实践
优化后的尖沙咀星光大道重开
优化后的尖沙咀星光大道重开






令市民可提早 19 个月享用海边的板道。
按「先驳通、再优化」原则率先开放卑路乍湾海滨长廊第一期


以「先驳通,再优化」形式开放连接添马与湾仔会展的海滨长廊 (The Connector)
以「先驳通,再优化」形式开放连接添马与湾仔会展的海滨长廊 (The Connector)



海滨事务委员会率团到澳洲观摩布里斯本及悉尼的海滨发展
海滨事务委员会率团到澳洲观摩布里斯本及悉尼的海滨发展
首个海滨共享空间—坚尼地城「卑路乍湾海滨休憩用地」全面开放
首个海滨共享空间—坚尼地城「卑路乍湾海滨休憩用地」全面开放



公布「维多利亚港」字型艺术装置设计比赛和海滨公共家俬设计比赛的得奖作品



湾仔「水上运动及康乐主题区」第一期开放
启德海滨公园(香港儿童医院段)正式对外开放
启德海滨公园(香港儿童医院段)正式对外开放




湾仔海滨「渡轮码头畔主题区」开放



荃湾海滨优化工程(第一期)」竣工,标志荃湾海滨逐步开放
荃湾海滨优化工程(第一期)」竣工,标志荃湾海滨逐步开放



金钟至湾仔「添马至会展海滨长廊(The Connector)」全面启用



「启德空中花园」开放
「启德空中花园」开放




湾仔 「HarbourChill 海滨休闲站」开放


北角「东岸公园主题区(第一期)」开放,场地内设有第一条于维港内正式向公众开放的防波堤
北角「东岸公园主题区(第一期)」开放,场地内设有第一条于维港内正式向公众开放的防波堤


成为场地地标之一。

湾仔「水上运动及康乐主题区(第二期)」开放,令港岛北连贯的海滨长廊进一步延长至7.4公里。




土木工程拓展署于中环至湾仔海滨推行为期一年的行人与单车共融通道网络(共享径)试验计划


铜锣湾「活力避风塘主题区」开放
铜锣湾「活力避风塘主题区」开放



湾仔「水上运动及康乐主题区(第三期)」和北角「东岸公园主题区(第一期甲)」正式开放


长沙湾海滨花园开放,为深水埗区内首个海滨公共休憩空间
长沙湾海滨花园开放,为深水埗区内首个海滨公共休憩空间


茶果岭海滨公园及翠屏海滨启用,贯通观塘与茶果岭海滨

湾仔海滨「水上运动及康乐主题区(第四期)」启用,整个主题区全面开放
湾仔海滨「水上运动及康乐主题区(第四期)」启用,整个主题区全面开放



响应「一地多用」 的政策倡议,土瓜湾及大角咀的渠务署设施优化为海滨空间开放予公众使用


红磡都市公园(第一期)启用

红磡都市公园(第一期)启用


大角咀海辉道游乐空间启用

荔盈街酒店项目海滨长廊开放
荔盈街酒店项目海滨长廊开放

庆祝活动
刊物
